ConcurrentHashMap JDK1.8源码深入剖析(一)
阅读前建议掌握的知识
- CAS操作
- hashMap的原理
- 并发相关锁的知识
- 并发中原子性,可见性,重排序的概念
特性
- 底层实现原理为数组+链表+红黑树
- 当链表大小阀值超过8时转换为红黑树
- 大量使用CAS操作来实现无锁
- 并发扩容
主要属性
TREEIFY_THRESHOLD,UNTREEIFY_THRESHOLD
1 |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= 8; |
大于8时,链表转树阀值。
小于6时树转链表,仅在扩容tranfer时才可能树转链表。
sizeCtl
1 |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int sizeCtl; |
hash表初始化或扩容时的一个控制位标识量。负数代表正在进行初始化或扩容操作。
- -1代表正在初始化。
- -N 表示有N-1个线程正在进行扩容操作。
- 正数或0代表hash表还没有被初始化,这个数值表示初始化或下一次进行扩容的大小。
MOVED
1 | /* |
Node的hash值,为 -1时代表该Node为ForwardingNode
TREEBIN
1 | static final int TREEBIN = -2;// hash for roots of trees |
树根节点的hash值
MAX_RESIZERS
1 | /** |
并发扩容时最大允许的help线程总数
Node
1 | static class Node<K,V> implements Map.Entry<K,V> { |
节点是ConcurrentHashMap的核心内部类,他的设计原理是不允许call setValue来直接改变它的值,因为put需要用CAS来实现无锁线程安全操作。同时提供了find方法来通过hash值和key寻找链表中的节点,该方法被map.get()调用,被子类overriden,来实现不同类型节点的查询方法。
关键的三个CAS方法
1 | static final <K,V> Node<K,V> tabAt(Node<K,V>[] tab, int i) { |
tabAt方法通过UNsafe的CAS操作来获得在i下标位置的Node
1 | static final <K,V> boolean casTabAt(Node<K,V>[] tab, int i, |
对i下标位置上的Node进行CAS的set操作,如果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则会返回false,ASHIFT是指tab[i]中第i个元素在相对于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偏移量,而ABASE就算第一数组的内存素的偏移地址,((long)i << ASHIFT) + ABASE就算i最后的地址。
1 | static final <K,V> void setTabAt(Node<K,V>[] tab, int i, Node<K,V> v) { |
利用volatile方法set节点位置的值,注意setTabAt
总是在被锁定的代码块中才调用。
Put方法
1 | final V putVal(K key, V value, boolean onlyIfAbsent) { |
putVal的设计核心思想是
- 不允许key或value为null。
- 用spread计算key的hash值再用类似取模的方法来确定在table数组中的位置。
- 若有需要则初始化table。
- 若该节点为null,无哈希碰撞,则使用CAS来进行set操作。
- 若该节点被标记为forward,则代表有其他线程正在进行扩容,当前线程也会辅助进行扩容操作。
- 若该节点为链表或树,代表哈希碰撞,则使用synchronized来锁住桶,然后进行set操作。注意若在该节点为链表时,会依次向后找到应该存放的位置,若大于阀值8则转化为红黑树,若本来就是树结构则按照树的方法存放。